横川崎全自动丝印机论PTC电热膜印刷合格率
分类:技术资讯 发布:横川崎 浏览:0

一、原材料特性与适配性缺陷:不合格的 “源头隐患”
1. 导电浆料性能不稳定
o 浆料中导电颗粒(如炭黑、金属氧化物)分散不均,易形成局部团聚,导致印刷后电阻值偏差(超标范围通常 ±20% 以上);
o 粘结剂与基材兼容性差,高温烘烤后出现剥离、开裂,尤其在 PET/PEN 基材与陶瓷基浆料组合中常见;
o 浆料粘度随温度、时间波动大,导致印刷膜厚不均(偏差>15%),直接影响 PTC 正温度系数特性。
2. 基材质量缺陷
o 基材(如柔性薄膜、陶瓷片)表面平整度不足(粗糙度 Ra>0.3μm),印刷时浆料渗透不均,形成针孔、气泡;
o 基材热稳定性差,干燥 / 烘烤过程中收缩率超标(>2%),导致图案变形、错位;
o 基材表面油污、粉尘残留(清洁度未达 Class 1000 级),影响浆料附着力,易出现脱膜。
3. 辅助材料适配问题
o 网版感光胶耐溶剂性不足,印刷时出现胶膜脱落,污染浆料;
o 稀释剂挥发速度与印刷速度不匹配,过快导致浆料结块,过慢导致流挂。
二、印刷工艺参数控制难度大:过程波动的 “放大效应”
1. 丝网印刷核心参数敏感
o 网版张力波动(标准值 ±5N),导致下墨不均匀;
o 刮刀压力(最佳范围 0.1-0.3MPa)与角度(60-75°)控制精度不足导致印刷厚度不一;
o 印刷速度与浆料转移速度不匹配。
2. 干燥与烘烤工艺窗口窄
o 干燥温度与时间控制不当;
o 烘烤温度偏差>10℃,会导致导电颗粒结晶不良,电阻值漂移;
o 烘烤气氛氧化或还原反应不充分,影响 PTC 效应稳定性。
3. 图案设计与工艺能力不匹配
o 线宽 / 间距设计,超出丝网印刷精度极限,易出现断线、桥连;
o 图案复杂区域(如转角、密集布线)浆料堆积,干燥后开裂。
三、设备精度与环境控制不足:外部干扰的 “隐形杀手”
1. 印刷设备精度缺陷
o 印刷机精度导致偏差;
o 刮刀磨损不均(厚度偏差>0.02mm),导致膜厚一致性差;
o 网版固定装置松动,印刷过程中振动导致图案模糊。
2. 环境温湿度影响显著
o 车间温度(最佳 20-25℃)波动>5℃,导致浆料粘度变化(每升高 1℃粘度下降 5%-8%);
o 相对湿度(最佳 40%-60%)超标,基材吸潮后表面张力变化,浆料铺展不均;
o 粉尘污染(颗粒物>0.5μm),每平方米基材残留>5 个颗粒即会导致印刷缺陷。
四、质量控制与人员操作:末端把关的 “漏洞”
1. 检测手段局限性
o 外观检测依赖人工,漏检率>10%,细裂纹难以识别;
o 电阻值检测多为抽样检测(抽样率<5%),无法覆盖批次内个体差异;
o 缺乏在线实时监测设备(如膜厚传感器、电阻巡检仪),过程缺陷难以及时发现。
2. 人员操作规范性不足
o 浆料搅拌不充分(常规需搅拌 15-30min),导电颗粒分散不均;
o 网版清洗不彻底,残留浆料干结后影响后续印刷;
o 操作时手套油污、指纹接触基材 / 网版,造成污染。
五、核心结论:多因素协同导致高不合格率
PTC 电热膜印刷的不合格率高,本质是 **“材料特性敏感 + 工艺参数精密 + 环境要求严苛 + 检测能力不足”** 的系统性问题:
· 单一环节偏差(如浆料粘度波动 5%)可能导致连锁反应(膜厚偏差→电阻超标→PTC 效应失效);
· 柔性基材与高温工艺的矛盾、精细图案与传统印刷的精度矛盾,进一步压缩了合格工艺窗口;
· 中小厂家普遍存在设备老化、检测缺失、人员培训不足等问题,导致不合格率长期维持在 10%-30%。
下一篇:返回列表
相关新闻
- [电热膜丝印机]什么是电热膜? 2023-07-22
- [电热膜印刷机]电热膜地暖为什么受 2023-07-22
- 无纺布丝印机印刷器材的保养知识 2023-07-22
- 自动化丝印生产线丝印机的工作原理 2023-07-22
- 全自动广告丝印机技术的说明 2023-07-22
- 全自动丝印机墨色不匀的造成原因 2023-07-22
- 全自动丝印机墨色不匀的造成原因 2023-07-22
- 自动丝印机收卷过程中的张力变化 2023-07-22
- 丝印机可以做什么? 2023-07-26
- 全自动卷对卷丝印机的价格是多少 2023-07-26





